视讯!蜜蜂教学设计(3)
教学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识记“劣、闷、证、阻、环、拥、括”;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扔(仍)”“免(兔)”“弃(弄)”“沿(没)”。注意“扔”的右边“乃”不要写成“及”;“免”字不要多一点写成“兔”;“弃”字不要少写一点,上面写成“亡”。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资料图片)
师: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词句积累”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也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蜜蜂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作者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同学们,经过观察以及课外阅读,你们对有关蜜蜂的知识了解多少?
2、今天,咱们就跟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看看他笔下的蜜蜂具有怎样的特点。
板书课题蜜蜂提醒二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2、检查阅读情况。
(1)、指名几人分别朗读课文。
(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为了证实蜜蜂有无辨认方向的能力,亲自捉了20只蜜蜂,做了记号,装在袋里,带到两里之外放飞,检查蜂窝,结果有17只飞了回来。作者由此得出:蜜蜂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3)、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果
板书:实验试验目的过程结果结论
(4)理解:实验与试验的区别。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细读第一段。
(1)、找出实验的目的。板书:辨认方向
(2)、文章怎样具体写实验目的的?板书:无论……总……
(3)、用“无论……总……”说话。
2、作者是如何做这个实验的呢?细读课文,看作者做了那些工作?在书中找找画画,同位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捉蜜蜂做记号装纸袋找人等带离窝走两里打开袋走回来检查窝)老师相机板书:捉做装等带带打走查。
4、请同学们看板书,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实验步骤。
5、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相机板书;确确实实回来了。
6、理解:用“确确实实”的好处,感受祖国语言的奥妙。(1)、不用;(2)用“确实”;(3)用“确确实实”。
7、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本能是我们人类所没有的)
板书:不是……记忆力……而是……本能。
8、理解:记忆力。(1)学生举例。(2)老师举例。狗记千,猫记万,老鼠还记二里半。
9、理解:本能。(1)学生举例。(2)老师举例。做打学生状,学生情不自禁的躲闪。
四、回读课文,悟理学法。
1、从作者的实验获得成功的过程看,要想实验取得成功得做到那些?
(1)对问题要考虑周密。
(2)要有吃苦的精神。
(3)要有探索的精神。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根据理解。
五、请有兴趣的同学们找法布而的《昆虫记》读一读。
蜜蜂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作风。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的精神。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是现代意义上的学习方式,而在此意义上建构的个性化阅读是解读现代语文学习的神奇撬杆。本课教学力求引领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在充分展开默读训练,语言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文本所蕴含的精神,豁然享受语文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交流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课件出示几幅蜜蜂的图片)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板课题、齐读,并简介作者法布尔的背景资料。
二、初读读文
1、布置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