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1).禽鸟的嘴和爪甲。 晋 左思 《吴都赋》:“羽族以觜距为刀鈹,毛羣以齿角为矛鋏。” 晋 张华 《鹪鹩赋》:“翰举足以冲天,觜距足以自卫。”(2).比喻决胜的武力、武器或力量。语本 汉[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亦作“ 觜蠵 ”。1.星座名。“觜宿”的早期名称。《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觿中。”《史记·天官书》:“小三星隅置,曰觜觿,为虎首,主葆旅事。”(2).大龟。《后汉书·[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1).星座名。即觜觿。《淮南子·时则训》:“仲秋之月,招摇指西,昏牵牛中,旦觜嶲中。”参见“ 觜觿 ”。《逸周书·月令》:“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巂中。”参见“ 觜觿 ”。(2).[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1).某些动物(如鱼、狗等)头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 宋 梅尧臣 《拟韩吏部射训狐》诗:“凭凶自异立屋角,潜事觜吻欲我惊。”(2).言辞;口气。《南齐书·刘休传》:“里失乡党之[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一种能按时自击,以报告时刻的钟。有时亦泛指时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西僧 利玛竇 有自鸣鐘,中设机关,每遇一时輒鸣。” 清 赵翼 《簷曝杂记·钟表》:“自鸣鐘、时辰表,皆来[阅读全文:]
摘要: 详细解释tabPane = new WebFXTabPane( document.getElementById( c127330 ), true );词语解释tabPane.addTabPage( d[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