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反思 世界快播
- 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反思
-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反思
- 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反思2017-09-05 11:06:39 | #1楼回目录
(资料图)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反思
在进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时,学生对一种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容易区分,对一种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也容易区分;但是对一种描述到底是“变化”还是“性质”却不容易区分。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变化”和“性质”的区分教学法。
教师这样给学生举例讲解:同学们,现在飞机场上停着一架飞机,我说“这架飞机能飞”,这是飞机的一种物理性质,指飞机具有这样一种能力,但飞机实际并没有起飞;同学们,看天上一架飞机在飞,还有一架飞机飞走了,这就是一种物理变化,表示“正在发生着”或“已经发生了”。
然后教师给学生归结:“性质”指的是物质具有的一种能力,能发生但是未发生,常用“能、会、易、可以、容易”等字眼表示;“变化”指的是“正在或已经发生”的一个过程,两者是有根本区别的。
经过这样讲解以后,学生比较容易区分“变化”和“性质”了,然后教师再精选相应的习题进行练习巩固。比如,教师可以出关于木炭的习题训练学生:①木炭是灰黑色的多孔性固体;②木炭能燃烧;③木炭被粉碎;④取一小块木炭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燃烧,发出白光。上述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从答题情况看,学生掌握还是很不错的。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反思2017-09-05 11:06:33 | #2楼回目录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难点是性质的教学。物理性质让学生记住口诀表,实在记不住的就记住是人的感觉器官所感知的。之后再练习,效果挺好。化学性质,单从概念上去理解,对于新初三的学生来说比较难,我把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作比较,把化学性质中的一些字划掉,然后变成化学变化,多次练习,学生很快掌握。效果挺好。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2017-09-05 11:06:20 | #3楼回目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
洛南县祖师中学何爱琴
教材分析
本节课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
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化学,对化学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一些化学现象的认识比较模
糊,但学生对学习化学有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来判断一些典型
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化学在人类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课型实验探究、总结、应用课
教学用时1课时
实验器材试管,铁架台,玻璃片,研钵和杵,酒精灯,坩埚钳,镊子,石棉网,单孔橡皮塞,导管;氢氧化钠溶液,胆矾,水,镁带,碱式碳酸铜,澄清石灰水等大理石,稀盐酸
教学过程
(举例)举化学在人类历史上的用途。
(引导)学生对此会感到神秘、奇怪,然后引导学生去看书上提出的几个为什么。
(讲述):我们会在生活中发现许多类似的问题,而这些有关物质及变化的问题在化学课里可以得到初步的解释,因为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强调):做以下实验时注意三个方面的观察:1.变化前的物质2.变化时发生的现象3.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存在状态的不同,并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演示实验)2:胆矾的粉碎边演示时边介绍仪器名称、使用方法等。(讲解):蓝色块状的胆矾研碎后变成蓝色粉末状的胆矾。
(演示实验)3:镁带的燃烧
(讲解):镁带的颜色、状态,燃烧时发生的主要现象:放出大量的热,同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演示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
(讲解):碱式碳酸铜由绿色逐渐变黑,试管壁上有水珠,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产生。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从以上可以看出,实验1、2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我们把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学生):叫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变化;
实验3、4有一个共同特征是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中除了生成其它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
(小结):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本质区别。
(讲解):这两种变化唯一的区别是是否的新的物质生成,那么这两种变化有没有联系呢?
(小结):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同时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却是化学变化。
(讲解):镁带能燃烧说明镁带具有可燃性,碱式碳酸铜受热由一种物质转化成三种新物质,说明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不稳定。而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小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阅读):学习化学的意义、化学史及怎样学习化学
(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⑴人的呼吸⑵打碎玻璃⑶铁变成“铁水”⑷木材燃烧⑸不结冰⑹镁带燃烧⑺钢铁生锈
2.指出下列物质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⑴水的密度为1g/cm3⑵酒精具有挥发性
⑶碱式碳酸铜在加热条件下具有不稳定性
⑷镁带具有可燃性
⑸水在0℃以下就会结冰
(课堂小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它们的区别与应用。
(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2、化学书1.2.3.
板书设计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演示实验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与区别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定义
2物理性质的描述方面
3化学性质的描述方面
三辨析以下概念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够按照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好引导作用;不足的方面是课堂内容太多,学生不易接受,教学效果差,如果以后再上这节课时,应分2课时。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