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雪地里的小画教学反思

2023-02-18   来源:万能知识网
  1. 1雪地里的小画教学反思
  2. 2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3. 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在多种形式的读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鸡画竹叶小狗花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资料图)

雪地里的小画教学反思2017-09-03 12:32:22 | #1楼回目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永安市东门小学朱丽英

《雪地里的小画家》这首儿歌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性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学习本文主要要突出冬天的趣,感受冬天的美,让孩子们轻松愉快中学习。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因为我们身处南方,下雪对于孩子们来说,既神奇又遥远。因此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情境: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地方。出示下雪的动态画面,引导学生交流感受,并相机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话:“下雪啦,下雪啦!”在指导朗读时,我经常用富有激情的语言,配以生动的画面和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入情入境,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精神愉悦,注意力更集中,情感更投入。二、多种形式的读,读中感悟

初读儿歌,我采用范读、指读、自由读、同桌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儿歌,对整首儿歌有大致的了解后,解疑。在此基础上教师“你喜欢那句话?为什么喜欢?”的提问又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再通过指导朗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读中积累语言和培养语感。当学生喜欢读“下雪了!下雪了1这两句时,我趁机点拨朗读感叹句,学生非常高兴,声情并茂的读,表达他们对冬天的喜爱。在理解课文之后,我进行了有层次的朗读训练。一是有感情地读。二是情境朗读。三是情境表演读、背。在多种形式的读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三、注重学法的指导,培养想象力

一年级学生需要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随机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识字过程中,我请学生说一说识字的方法,并用这些方法进行识字,从而形成识字的能力。在精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文章中的人物演一演,在活动中感悟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仿编儿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说话的能力。

四、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分散,自控力不强,容易走神。教师的评价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语言能激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的评价语言力求真实,有鼓励性。如“你的小眼睛真会观察!你真是个爱读书的小姑娘。你懂得的知识真不少1这些肯定和鼓励,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引起其他同学的羡慕,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不足,我的语言还要生动些,达到抑扬顿挫更具有吸引力。对学生的回答力求给予最恰当的评价。课堂中的调控能力和操作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2017-09-03 12:30:45 | #2楼回目录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辛店小学张园园这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课文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课文语言简练,内容浅显易懂,充满童趣。以下是讲完本节课后,我自己的一些收获和反思: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教学。

在低段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课堂中我很重视这一点,采用个别认读、开小火车等多种形式来认读生字,生字教学很扎实。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依次跳出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印,十分逼真生动,小鸡的脚印象竹叶,小鸭的脚印象枫叶,小狗的脚印象梅花,小马的脚印象月牙,学生一下就全能领会了,而且兴趣盎然!是啊!孩子的世界是个童话般纯净的世界,只要能在他们童话般的世界里摩擦出智慧的光芒,谁就是成功的教育者。

三、存在的一点遗憾。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

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景”,“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在这堂课中我过于侧重生字教学,花在课文朗读上的时间少了点。

每堂课的设计意图总是完美的,但在实际的上课中,总有许多的遗憾。上课时,教师如何把握一个“度”,进行很好的课堂调控,达到预期的效果,一直是每一个老师的努力方向,相信我今后会越上越精彩的!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与反思2017-09-03 12:31:12 | #3楼回目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说话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第三句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生字卡片、小动物及小动物的脚印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利用多媒体课件感知雪景,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复习旧知,巩固生字词。

1、读准生字。(课件出示)

2、巩固词语。(课件出示)

三、创设情景,指导朗读。

(一)、指导朗读第一句(课件出示雪景及句子)

1

1、齐读,指导大声地读。

2、指名读,指导开心地读。

3、再齐读,加上动作有感情的读。

(二)、指导朗读第二句

1、(点击课件:小动物们都出现)理解“一群”

2、指名读

3、齐读。

(三)、指导朗读第三句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

3、教学有节奏地读。(指名读、齐读)

4、指导开心地读。

5、摆一摆,读一读。

6、完成课后习题读读连连。(边连边读)

(四)、指导朗读第四句

1、用赞美语气读一读。

2、指名读。

3、齐读。

(五)、指导朗读第五、六句

1、指导学生轻声朗读。

2、指导学生快乐地读。(师生问答读、男女生问答读)

3、帮助学生了解“冬眠”。(知识小链接:还有哪些动物也有这2

种习性?)

(六)、指导朗读全文

1、聆听范读。

2、自由读。

3、配乐朗读。

(七)指导背诵

1、在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图来给大家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吗?

2、闭着眼睛背诵。

四、全文小结、拓展延伸

师小结

五、作业

1、有感情背诵给家长听。

2、画一幅展示冬天美景的画。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导入时,我先出示了一幅漫天飞舞着雪花的图片,创设了下雪的情境,再配上教师语言的感染:纷纷扬扬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让孩子仿佛就置身于雪地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鼓励质疑,自主学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我在揭示了课题后,就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读课题后,抛出了一个问题:孩子们,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又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小画家画什么?怎么画?培养孩子从题目入手去质疑,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然后再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找答案,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

“小鸡画竹叶,小狗花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句话描写了小画家的快乐、喜悦,但一年级学生没有形成一种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朗读课文时只能读出字音,不能感知领悟语言文字中所传递的情意。如何让学生读出,读活词语,让这一个个抽象的词语变成他们的脑海中一张张美丽的图画,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来引导感受,让孩子观看动画中四

位小画家在雪地上留下的串串脚印,听到它们的叫声,再观看脚印与事物的对比图,马上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产生喜欢之情,然后,进行想象说话“它们在雪地上画画时,会怎么评价自己或别人的画呢?”使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雪地,从而体会到小画家的喜悦之情,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出美丽的意境。这时再引导学生读,就水到渠成,读得勃勃生机。

这课时设计的内容较多,虽然是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还可以,但总觉得教学过程有些匆忙,抓得不够实。而且,在课堂上,自己过于拘束,对孩子及时的肯定、鼓励性评价不够。,原本想带着孩子唱一唱,跳一跳,让孩子既感受到快乐,又巩固了课文的内容,但因为紧张,也就只是让孩子静静地坐着听了,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