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指摘,责骂。 明 高攀龙 《职方刘静之先生墓志铭》:“世固不乏修身洁行士也,然往往飭治象貌,不为世訾詬而已。” 清 吴敏树 《吴橒台哀辞》:“惜其以贫故,颠倒所为,不得一意尽力於文章,行身[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亦作“訿詆”。毁谤;非议。《新唐书·宇文融传》:“ 融 怒,乃与御史大夫 崔隐甫 等廷劾 説 引术士解祷及受賕, 説 由是罢宰相。 融 畏 説 且復用,訾詆不已。”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 訾议 zǐyì[discuss the failings of others;give a unfavourable criticism] 议论、指责人的缺点 无可訾议英文翻[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诽谤攻击。《新唐书·奸臣传下·崔昭纬》:“每它宰相建议,或詔令有不便於己,必使 鋋 密告 行瑜 ,使上书訾訐,己则阴阿助之。”[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谓诋毁贤者而赞誉恶者。《管子·形势》:“訾讆之人,勿与任大。” 尹知章 注:“訾,毁贤;讆,誉恶也。如此之人,则乱大邦也。”[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亦作“ 訾嗸 ”。亦作“ 訾嗷 ”。攻讦诋毁。 唐 韩愈 《兰田县丞厅壁记》:“谚数慢,必曰丞,至以相訾謷。” 明 宋濂 《金华安化院记》:“禪则直究心源,以文句为支离;教则循序进修,以观[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