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职业资格  >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2023-07-04   来源:万能知识网

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想要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平时就需要按照"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的原则进行练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欢迎参考!

第一部分 知识技能(74%)


(资料图)

一、是非我能辨!(对的打“√”,错的打“×”)(10%)

1、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的末尾要对齐。 ( )

2、4.5和4.50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 )

3、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数除以0都得0。 ( )

4、折线统计图能较好地反映数据增减变化。 ( )

5、任意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 )

二、填空我能行!(14%)

1、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其它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

2、83.07扩大100倍是( ),再缩小( )倍是8.307 。

3、0.930、0.39、0.903、0.309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

4、三角形按角来分,分为( )三角形、( )三角形、( )三角形。

5、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120度,底角是( )度。

6、王刚在张婷的东偏北35°的方向上;张婷在王刚的 偏 , 的方向上。

7、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9.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三、选择我喜欢!(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4%)

1、下面各数中,要读出两个“零”的数是( )。

A.201008 B.805.07 C.300.06 D.190.07

2、下面各数中把“0”去掉大小不变的是( )。

A.7055 B.7.05 C.70.55 D.7.550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  ),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垂线

4、下面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算式是( )。

A. (52×25)×4 B.(125+90)×8 C. 258十45十55

5、小猴要给瓜地围上篱笆,( )的围法最牢固。

A. B. C.

6、大于0.2,小于0.4的小数有( )个。

A.1 B.10 C.100 D.无数

7、从长分别是3厘米、6厘米、7厘米、9厘米的小棒中取三条小棒拼成三角形,最多有( )种不同的拼法。

A.1 B.2 C.3 D.4

四、计算我细心!(30%)

1、直接写出得数。(6%)

4+1.7= 5.5-2.4= 2.5+0.9=

3-1.4= 0.6十0.49= 7.6-3.9=

2、列竖式计算,打☆要验算。(6%)

☆29.9+13.06= 7.01-4.5=

3、脱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8%)

1300÷25÷4 19×(14+48)÷38 23×25+75×23

99×13 61.3-6.83-3.17 3.8+2.523-3.8

西

学校

市政府

200米

少年宫宫

五、操作我最棒!(6%)

1、学校在市政府的 偏 方向上,距离是 米。(2分)

2、少年宫在市政府的 偏 方向上,距离是 米。(2分)

3、张婷家在市政府的西偏北40°方向400米处,请你在图上标出她家的位置。(2分)

第二部分 实践应用(26%)

一、问题我不怕!(20%,每题5分)

1、2008年瑞安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约为2.2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约为0.9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多多少万元?

2、张婷看一本280页的故事书,用了7天时间看完,前3天共看了120页,后4天平均每天看了多少页?

3、一堆货物,运走了28吨,剩下的比运走的5倍少15吨,这堆货物原来有多少吨?

4、总务处王老师到商场里买塑料桶,原价是18元/只,由于买的数量较多,现价是16元/只。这样原来买24只塑料桶的钱,现在可以买几只?

二、小小统计家。(6%)

四(1)班王刚同学本学期各单元考试成绩统计如下:

单元

分数

95

90

95

85

80

70

50

成绩/分

100

90

80

70

60

50

40

0

1 2 3 4 5 6 7 单元

1、根据统计表完成上面的统计图。(2分)

2、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王刚第 单元分数最高,第 单元分数最低。(2分)

3、根据以上信息,你想对王刚说什么话?(2分)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知识技能

一、是非我能辨!

1、× 2、× 3、× 4、√ 5、√

二、填空我能行!

1、50.55 50.6

2、8307 1000

3、0.930 0.309

4、锐角 直角 钝角

5、30

6、西 南 35°

7、9.54 9.45

三、选择我喜欢!

1、B 2、D 3、D 4、A 5、B 6、D 7、C

四、计算我细心!

1、直接写出得数。

5.7 3.1 3.4 1.6 1.09 3.7

2、列竖式计算,打☆要验算。

☆29.9+13.06=42.96 7.01-4.5=2.51 (竖式略)

3、脱式计算,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1300÷25÷4 19×(14+48)÷38 23×25+75×23

=1300÷(25×4) =19×62÷38 =23×(25+75)

=1300÷100 =1178÷38 =2300

=13 =31

99×13 61.3-6.83-3.17 3.8+2.523-3.8

=(100-1)×13 =61.3-(6.83+3.17) =2.523+(3.8-3.8)

=100×13-1×13 =61.3-10 =2.523

=1287 =51.3

五、操作我最棒!

1、南 西 30° 600

2、东 北 30° 800

3、(略)

第二部分 实践应用

一、 问题我不怕!

1、2.27-0.93=1.34(万元)

2、(280-120)÷4=40(页)

3、28+(28×5-15)=153(吨)

4、(24×18)÷16=27(只)或24×(18-16)÷16+24=27(只)

二、小小统计家。

1、(答案略)

2、一或三 七

3、(答案略)

拓展:四年级下册数学期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则运算)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 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9. 0不能作除数。

10.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任何数除以0都得0。(×)因为0不能做除数。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知识点

第二单元知识点(观察物体)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小学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 “-”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2.另两种简便方法:

(1)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定律知识点

第四单元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 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20元5角8分 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1.32千克=(1320)克 (58 )厘米=0.58米

1千克=1000克1米=100厘米

高→低 低←高

1.32×1000=1320克0.58×100=58厘米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7450米=(7.45 )千米 (9.02)吨=9020千克

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低→高 高←低

7450÷1000=7.45千米 9020÷1000=9.02吨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 10(保留整数)

9.953≈10.0 (保留一位小数)

9.953≈9.95 (保留两位小数)

23.4395≈23.440 (保留三位小数)

18. 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 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 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知识点(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3个顶点。

3.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4.三角形有3条高,3个底。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

6.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7.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8. 快速判断任意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看两条较短的线段之和是否大于第三条线段。

9.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

10.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11.有一个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有一个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角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13.三角形按边分:普通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14.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边)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按角)

15.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按边)

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按角)

注:课本83页三角形集合图。

16.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17.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18.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两个底角相等。

19.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也相等,都是60度。

20.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1.等腰三角形中,两腰相交于一点形成的夹角是顶角;两腰与底相交形成的两个夹角是底角。(P84图)

22.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3.多边形的内角和=180度×(多边形的边数-2)

24. 任意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25.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四边形。

26.最少用2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最少用3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等腰梯形。

最少用2个等边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菱形。

27.无论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地铺在平面上,就是密铺。

28.把任何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

29.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30.有三个角的图形一定是三角形。(×)

31.有两个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因为也有可能是直角三角形。

3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因为等腰三角形中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锐角三角形、等腰钝角三角形。

33.一个大三角形和一个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不相等的。(×)

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34.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两个钝角。(×)

因为任意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如果有两个钝角或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内和就大于了180度,根本拼不成三角形。

35.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6.用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因为必须是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才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37.由三条线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因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38.三角形的底越长,这条底边上的高就越短。(√)

39.一个三角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就再不发生变化。(√)

40一个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因为每个三角形都有3条高。

4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42.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正三角形。(√)

43.0.15时=15分(×)因为每相邻两个时间单位的进率不是100。

44.0.3与0.30的大小相同,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计数单位也不同。(√)

45.四个完全一样的正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三角形

第六、七单元知识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1.小数加、减法应注意:

(1)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2)从最低位算起;

(3)得数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在小数减法中,如果被减数是整数,一般要补齐小数部分,补几位,看减数。例如:20-1.86,列竖式时应写成:20.00-1.86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4.关于解决小数中人民币的问题,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5.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6.在折线统计图中,所画的线段越接近垂直(或线段越长)说明上升(或下降)的越快;所画的线段越接近水平(或线段越短),说明变化得越小。如果观察不出折线统计图的趋势来,只好计算后再作比较。

7.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反映变化趋势。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