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微头条丨核桃苗木处理及栽植(2)

2023-06-18   来源:万能知识网

核桃苗木处理及栽植

(三)、栽植方法


(相关资料图)

1、定点挖穴

无论是平地建园还是山地建园,均应按规划要求测量出栽植点,并进行整地,整地时表土和底土分别放置,整好后回填,灌透水沉实。在沉实的定植点上开挖深、宽为40厘米的定植点,然后放入适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与土混匀后再行栽植。

2、苗木处理

修根:剪掉伤根,烂根,劣根,使其露出新茬。同时对苗木进行分级,把相同高度的栽在一起,使栽后幼苗生长一致便于管理。

泡根:把修根后的苗木基部浸入清水浸泡12小时,使苗木充分吸水,便于快速缓苗。

消毒:为防止所栽苗木感染病害,把泡根后的苗木放在100倍的多菌灵溶液或100倍的福美双溶液泡根10分钟,或300倍石硫合剂或100倍果树康浸泡1分钟,进行消毒灭菌。

3、栽植

栽植时要把苗子摆放在定植穴的中央,填土固定,力求横竖成行。定植穴挖好以后,将表土和土粪混合填入坑底,然后将苗木放入,舒展根系,分层填土踏实,培土至与地面相平,全面踏实以后,打出树盘,充分灌水,待水渗下后,用土封好。并覆盖一层一米见方的地膜。地膜中间略低,四周用土压紧。这样可以保墒,提高地温,防治害虫,抑制杂草,提高成活率,而且苗木发芽快、生长旺盛。苗木栽植深度可略超过原苗木根系根茎5厘米,过深生长不良,树势衰弱;过浅容易干旱,造成死苗。

(四)、栽后管理

为了保证苗木栽植成活,促进幼树生长,应加强栽后管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施肥灌水、幼树防寒抽条、检查成活情况及苗木补植和幼树定干等。

灌水:栽植后两周内应再灌一次透水,可提高栽植成活率。此后,如遇高温或干旱还应及时灌溉。栽植灌水后,也可地膜覆盖树盘,以减少土壤蒸发。

幼树防寒:核桃树对气温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可在年均等温线8-16°c的范围内生长,最适宜的年均气温是10-14°c,年降水量600-800毫米。核桃具有一定的耐高温和抗寒性,能耐42°c的高温,但是超过30°c时生长受阻或发生日灼;能抵抗—30°c的低温,但低于—25°c时树梢易发生冻害。核桃在幼苗阶段抗寒性差,在我国北方比较寒冷的地区,对1-2年生的幼苗应进行防寒保护。具体办法:就是在土壤结冻前,将苗木弯倒全部埋入土中,覆土30-40厘米,第二年萌芽前再将幼树扶出扶直。不易弯倒的幼树,涂刷10倍聚乙烯醇胶液,也可树干绑秸秆、涂白,减少核桃枝条水分的损失,避免“抽条”发生。也可用塑料薄膜包扎严实,到第二年春天发芽前,解开薄膜。

检查成活情况及苗木补植:春季萌发展叶后,应及时检查苗木的成活情况,对未成活的植株,应及时补植同一品种的苗木。

幼树定干和其他管理:栽植已成活的幼树,如果够定干高度,要及时进行定干。定干高度一般在80-100厘米。为了促进幼树的生长发育,应及时进行人工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治及土壤管理等。

保墒:在长江以北干旱地区,需要覆地膜对核桃苗进行保墒处理。具体办法:每株苗子取一米见方的地膜一块,在中间戳一小洞,然后把树苗套进小洞,地膜落向地面,在地膜四周覆土5厘米,压住地膜即可。可起到保墒,保湿,保肥,提高地温的作用。

施肥:栽植后一般不要施肥,待核桃苗萌芽高度达10厘米以上可进行施肥。以叶面喷肥为主,展叶后每半月喷一次300-500倍液的尿素,7月下旬停止。自8月起,每半月喷一次300-500倍液的磷酸二氢钾,至落叶前结束。8月中旬至9月上旬秋施基肥,株施烘干的鸡粪5千克,过磷酸钙0、5千克。基肥采用沟施,施肥后及时浇水。封冻前浇一次封冻水。

抹芽:嫁接苗嫁接部位以上芽全部保留,嫁接部位以下芽全部抹掉。若嫁接部位以上死亡,可在嫁接部位以下萌发的多枝中,选留一旺枝,其余抹掉,以便第二次嫁接。微繁苗或原种苗:所有萌芽全部保留。

树形:一般用主干疏层型或自然开心型。“8518”核桃早实、丰产性很强,5年内萌生侧枝越多,产量越高。因而不需要修剪、整形。一般3年树冠达10平方米,高度达2.5-3.5米。进入盛果期后,树体将维持现状,不再有徒长枝生成。当核桃苗长到80-100厘米时,进行定干,抑制主干生长,让其向四周萌发侧枝,形成树冠,提高结果能力。

虫害防治:核桃树虫害很少,一般在夏末、秋初叶面喷施一遍农药即可。

病害防治:核桃的病害主要是炭疽病。一年打两次药就可防治。第一次在核桃树发芽之前,打一遍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第二次在核桃树结果之后,打一遍200倍的波尔多液。

间作套种:在树冠郁闭之前,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留足营养带的情况下,可合理间作套种豆类、花生、蔬菜、牧草、绿肥及浅根性中药材等。以提高效益。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