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莺》教学反思 焦点精选

2023-06-17   来源:万能知识网
  1. 1《莺》教学反思
  2. 2《夜莺之歌》教学反思
  3. 3夜莺之歌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介绍莺的科普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一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这样在无形中深化了主题进一步澄清了学生的认识,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

《莺》教学反思2017-09-22 12:33:20 | #1楼回目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初一上学期学生接触的主要是记叙文,说明文属于初次接触,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在知识方面做体裁上的介绍,为初二学习说明文打基矗据此,本文的学习重点设在了对事物特征的了解和对语言的赏析,与原有的知识储备联系更紧密,力争提高学生把握课文赏析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莺的科普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既具科学性又具文学笔调。通过介绍莺科动物的动作、外形、生活习性、叫声等有关知识,告诉我们莺是一种很可爱的小动物。文中多次使用表示欢乐的形容词,生动的写出了莺的特点。

教学环节与生成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分析说明对象特点和品析文章语言两个大的方面入手。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紧紧抓住这两点,特别是在品析鉴赏文章语言方面作了重点教学,并以小例题的形式让学生知道了怎样来鉴赏语言。从课堂来看,学生在通过中心句把握事物特点的环节表现很棒,基本都能达到教学目标;在赏析语言方面,在老师抛砖引玉的示范引导下,大部分学生也能学会从拟人的修辞角度来赏析句子。小练笔环节,因为有课前的观察准备,因此,课堂练笔也比较成功。

不足之处是,找中心句,概括莺的特点环节显得不够简洁,赏

析语言环节略显仓促;而且两个环节之间没有更好地做到过渡自然;小练笔环节在学生交流后,如果能再让学生进行一下修改完善会更好。今后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努力改进,不断完善。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2017-09-22 12:33:20 | #2楼回目录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

刘慧慧

《夜莺之歌》这篇课文篇幅很长,要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里读懂、读透、读出味道、读有所悟、读有所获,实属难事。我使出浑身的解数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课文,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小夜莺的内心世界,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课后引发了我如下思考:

一、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课堂上,为了让整堂课丰满又实效,我设计了很多的教学内容,不得不缩短并一再压缩学生思考的时间,因为学生感悟不够,体会不深,课堂推进举步维艰,到最后不得不蜻蜓点水,草草收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而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只是课堂的摆设。我不敢轻易大胆放手的原因,当然与设计内容过多唯恐不面面俱到而导致时间不够有关系,但更关键的是担心自己的课堂调控以及驾驭课堂的能力。一旦放手,课堂上偶发致使尴尬的场景很难预设,因此也便错过了生成的精彩。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给学生一方自由思索的沃土!

二、资料的引入要恰到好处

这一篇课文时代久远,收集资料服务于课堂教学这是每一位有课程意识的老师的必眩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特少,哪些可以拿来为我所用,这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这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夜莺,一次又一次的把敌人送进了埋伏圈?通过读课文让学生体会,学生感受不深,即便有所悟也是牵强附会,我恰当的引入一段卫国战争中苏联受到惨重危害的资料,以触目惊心的数据向学生展示了德国法西斯的无耻与残暴,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是小夜莺对敌人的恨和对祖国的爱鼓舞着他如是做。这样在无形中深化了主题,进一步澄清了学生的认识。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2017-09-22 12:33:26 | #3楼回目录

《夜莺之歌》教学反思

一、课文开头在写到德国法西斯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时,“夜莺的歌声打

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这里的“歌声”是小男孩有意吸引敌人的注意。接着,在小男孩给敌人带路时,他“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学杜鹃叫”,似乎把身边的军官给忘了,取得了敌人的信任,为游击队巧送情报,为后面把敌人领入埋伏圈作伏笔。在小男孩把敌人引到树林深处,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时,“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继而“夜莺的叫声停止了”,“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游击队员们知道其中的意思。于是,游击队员向德国兵开火,不多时,全部歼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这里表现出小男孩为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冒着生命危险把敌人领进埋伏圈,突出了他机智勇敢的精神。最后,小男孩完成了任务,又坐在河边执行新的任务,“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生动地表现出他胜利后的喜悦。

二、抓住重点,做到长文短讲。

考虑课文第一自然段为环境描写,我利用当时的军侵略苏联的一张图片引入,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对德军侵略行为的痛恨之情,为学习全文铺下感情基调。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小夜莺”的言行。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当学生抓住:“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我设计“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其实;有时候学杜鹃叫,其实;打树枝,拾球果,踢球果,其实。”既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小夜莺言行,又理解了第二部分的内容,达到长文短讲的目的。

三、教学设计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默读、划批的基础上,开

展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鼓励他们谈理解说体会。课件的设计配合学生

四、我在课文问题的设计上,如能更放手让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会有

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我设计小夜莺是怎样一步步迷惑敌人的,来引领学生学习。这样虽然学生在在理解、交流时可能更容易谈出自己的看法,对小夜莺的言行理解可能会更透彻。但可能束缚了孩子更广阔的思维。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