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百科  > 信用卡   > 

正义的裁决,掷地有声!“征信修复”不是援手,而是雪上加霜的黑手!征信理财盗刷诈骗逾期

2022-08-11   

例尚且还停留在民事纠纷层面,而在下面的案例中,黑产已经开始犯罪作案,因此直接进入刑事层面。


  如“愉见财经”早前专栏文章《正义从不缺席!重拳打击“代理维权”,标志性案件宣判,黑灰产团伙被判刑》所详述,数月前,济南警方循着某银行持卡人Z女士提交伪造文件要求征信修复的线索,查获了一个典型的操作“征信修复”犯罪团伙。


  这一团伙,长期从事恶意非法代理投诉,协助进行公安、医院等文件伪造,以替客户消除不良征信记录为幌子牟取非法收入。警方深入调查发现了一条产业链,犯罪分子从一窝点购买伪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而在此窝点,警方查获伪造的诸如医院诊断专用章、医院住院处章、医院医疗证明专用章等事业单位印章共计38枚。


  最后,法院审理意见认为,上述“征信修复”黑产犯罪“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时间跨度长、社会危害性大”,相关当事人终因“伪造事业单位印章罪”、“伪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


  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幸中的万幸是,阿梅虽然遭遇骗局,卷入尚算轻微,也还具有通过司法途径起诉追讨她的8000元服务费的可能性。事实上,“征信修复”黑灰产的骗局招数,还可以更严重,已经有太多客户被这一黑灰产业反噬,遭遇诈骗。


  “征信修复”黑灰产的骗术,仅就“愉见财经”亲耳听闻的案例,就包括:


  像阿梅所遭遇的,黑灰产在收取客户高额服务费后办理不成,抵赖推诿,或是干脆玩起“人间蒸发”;


  黑灰产在非法代理投诉的过程中伺机窃取客户身份信息乃至账户信息,轻则倒卖、重则盗刷,甚至还有趁客户不备截流账户资金;


  教唆客户采用违法手段伪造公文或购买假公文、对金融机构进行恶意投诉;


  诱导客户转购非法理财或非法集资,血本无归……


  此外,还有一批“征信修复”黑灰产,已经以完整产业链的形式开枝散叶,从营销、培训、到加盟、代理,形成了有组织的团伙,扰乱社会征信的健康发展。



  Y


  这篇文章要劝说的是可能会轻信“征信修复”的“阿梅们”,但打击“征信修复”黑灰产业,护航社会征信,却是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因为,如果黑灰产业真的成风,如果正气力量不抬头,最坏的结果或许是,一些人的错误,要让一整个生态来买单。这双雪上加霜的“黑手”,伸进的不止是“阿梅们”的口袋,终其根本,还有你我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听我来一层一层厘清是非利害。


  第一,“征信修复”黑灰产的具体操作中,势必包括恶意投诉,反复骚扰金融机构,乃至反复投诉到监管部门。可是,机构的电话坐席,各路的沟通或维权渠道,本质上是公共资源,如果被别有用心者大量挤占,进件堆集压力山大,就会导致有真正服务或求援需求的案子被拖延耽误。


  第二,如上文所及,面对疫情给部分客户带来的困难,金融机构是有切实帮扶资源与措施的,但这些资源要精准滴灌给切实需要的人群,就必须识别和突破那些恶意滋事者,包括恶意代理投诉、“征信修复”黑灰产。


  第三,假设“征信修复”真的有漏网之鱼,能靠造假修改征信数据,那请问他们破坏的是什么?征信系统是国家金融的基础设施,是金融机构对客群进行风险定价的宝贵参考,如果金融机构的定价无法做到准确,一批贷款风险升高,那整个群体的贷款定价或许就会受到影响,更甚之,或许还会导致部分机构因此收缩长尾下沉市场业务。


  往大里说,破坏征信体系,是会抬高整个社会交易成本的。上述上海一中院判案里的这一句——“不仅违反了诚实信用的个人行为准则,而且还将扰乱征信业的健康发展,致使社会交易的成本增加,并最终损害社会公共秩序”,说得深刻、到位。


  第四,征信记录,本质上是对每个人的信用行为的忠实、客观记录,如果ta可以被篡改,那么对于爱护信用、诚实守信的社会大多数而言,他们的公平又何在呢?


  所幸,自上而下地,对于包括“征信修复”在内的互联网黑灰产业打击力度,已经越来越大。


  去年以来,央行系统、银保监会,以及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许多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或同业公会都专门就“征信修复”乱象发出风险提示,直指骗局本质及危害性。人行上海总部专门发出《“征信修复”不可信 发生逾期莫恐慌》的风险提示,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也多次在其官方内容平台刊发相关消保文章,树立金融正义。


  商业文明的基石是契约与公平,践踏契约、伤害公平性,便是在践踏和伤害一个社会的营商环境,拖缓一个社会的商业文明进程。


  大千世界的组成是万物负阴而抱阳,惩恶的本身就是扬善,剿除披着“帮助客户”、“理解客户”、“征信修复”伪善外衣的黑灰产毒瘤,才是对弱势群体、对消费者群体,真正的保护。


  守护金融正义,守护我们同享的社会征信与信用生态,人人有责。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