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指火炬或蜡烛。 唐 韩偓 《边上看猎赠元戎》诗:“红袖拥门持烛炬,解劳今夜宴华堂。” 宋 郑文宝 《南唐近事》:“公( 韩渥 )为学士日,常视草金鑾内殿,深夜方还翰院,当时皆宫妓秉烛炬以送[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1).火炬,火把。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臣游北极,至种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龙衔烛火,以照山之四极。”《南史·戴僧静传》:“ 粲 登城西南门,列烛火坐,臺军至射之,火乃灭。”《旧[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见“ 烛泪 ”。亦作“ 烛泪 ”。蜡烛燃烧时淌下的液态蜡。 唐 白居易 《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诗:“酒鉤送盏推莲子,烛泪粘盘垒蒲萄。”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每罢官去后,人至官舍[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指 春秋 时 郑 臣 烛之武 。 秦 晋 围 郑 , 武 年老出而说退 秦 兵,卒解 郑 围。事见《左传·僖公三十年》。后人用为少不见用、老能报国之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 烛架 zhújià[candlestand] 与烛台装配在一起的铁三脚架英文翻译1.candlestand[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亦作“ 烛芯 ”。蜡烛中心用以点火的灯草、纱线等。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器用》:“烛心散,以綫缚之。” 元 张宪 《良宵》诗:“铁拨忽敲壶口破,金刀顿翦烛心齐。” 明 李时珍 《本草[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谓观察入微。 宋 洪适 《辞免除右仆射兼枢密使第三表》:“臣器非任重,识不烛微。” 宋 陆游 《德勋庙碑》:“沉机独智,烛微察远。”[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