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元 、 明 、 清 时在某些官署中设置的供差遣的官职。《元典章·刑部十四·诈》:“欲去 广东道 寻觅勾当,诈称 海北道 廉访司奏差。” 翟蜕园 《历代职官简释》:“ 清 沿 明 制,於 衍圣公[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1).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安西 衙将 刘文树 ,口辩,善奏对,上每嘉之。”《宋史·哲宗纪一》:“﹝ 元祐 五年四月﹞癸丑,詔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奏请君上审定。《宋史·职官志一》:“ 绍圣 五年,詔臣僚上殿札子,中书省进呈取旨;其承受传宣、内降,非有司所可行者,申中书省或枢密院奏审。”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是夕之事, [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奏陈,上奏。《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二四五年鄠县草堂寺阔端太子令旨碑(二)》:“前者 金长老 奏告: 草堂禪寺 已降令旨文字,修整去来。今教宣差 马珪 不妨本职,提领修盖。”[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科举考试,礼部将拟录取的进士名册送呈皇帝审核,称“奏名”。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嘉祐 中,进士奏名讫,未御试,京师妄传 王俊民 为状元。”[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