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 俎豆 zǔdòu(1) [dish and platter]∶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2) [offer sacrifices to]∶指奉祀俎豆千秋[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指祭祀时呈献的珍馐美味。因置于俎上,故称。 唐 徐浩 《谒禹庙》诗:“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 唐 李翱 《祭中天王文代河南郑尹作》:“且荐中素,非陈俎羞,请俟踰月,乃列牲牢。”[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俎和簋,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两种礼器。俎载牲体,簋盛黍稷。《周礼·春官·小史》:“大祭祀,读礼灋,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 郑玄 注:“俎簋,牲与黍稷。”[阅读全文:]
摘要: 详细解释tabPane = new WebFXTabPane( document.getElementById( c102986 ), true );词语解释tabPane.addTabPage( d[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俎足中央的横木。《仪礼·少牢馈食礼》:“长皆及俎拒。” 郑玄 注:“拒读为介距之距。俎距,脛中当横节也。” 贾公彦 疏:“距为俎足中央横者也。”[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周礼·夏官·量人》:“掌丧祭奠竁之俎实。”《史记·礼书》“大饗上玄尊,俎上腥鱼” 裴骃 集解引 汉 郑玄 曰:“大饗,祫祭先王,以腥鱼为俎实,不臑孰之也。” 南朝 宋[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指祭祀用食品。因牲体置于俎上,故称。《文选·张华<鹪鹩赋>》:“毛弗施於器用兮,肉不登乎俎味。” 吕向 注:“肉不为俎豆之实。”[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