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显现,出现。《史记·孝武本纪》:“信星昭见,皇帝敬拜泰祝之饗。”明察,见察。《汉书·礼乐志》:“今学者不能昭见,但推士礼以及天子,説义又颇谬异。”《后汉书·梁节王畅传》:“臣 畅 无所昭见,与[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犹光照;光耀。 南朝 梁 沉约 《上<宋书>表》:“拯世夷难之功,配天光宅之运,亦足以勒铭鐘鼎,昭被方策。”[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1).谓光大发扬。语出《诗·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终”。 毛 传:“融,长。朗,明也。” 高亨 注:“融,长远。” 唐 韩愈 《河中府连理木颂》:“天子之光,庶德昭融,神斯降祥。[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 昭著 zhāozhù[obvious] 明显;显著彰明昭著英文翻译1.clear; evident; obvious[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明荐。《旧唐书·玄宗纪下》:“己丑,制自今告献 太清宫 及太庙改为朝献巡陵为朝拜,告宗庙为奏,天地享祀文改昭告为昭荐,以告者临下之义故也。”[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见“ 昭苏 ”。(1).亦作“ 昭甦 ”、“ 昭穌 ”。苏醒;恢复生机。《礼记·乐记》:“蛰虫昭苏,羽者嫗伏。” 郑玄 注:“昭,晓也;蛰虫以发出为晓,更息曰苏。”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形容极为清晰。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八·昭哀二纪独详》:“今观此二纪,见乱贼一辈之姦兇狡逆,歷歷如绘,昭胆然犀,情状毕露,使千载下可以考见,亦何必恨其太详邪?”[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