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诏书和檄文。 唐 韦建 《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我 太祖 之经纶王业,专掌詔檄,擅经国之词宗。” 明 焦竑 《玉堂丛语·忠节》:“靖难兵起,日召谋议,詔檄皆出 孝孺 手。”[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即诏书。语本《后汉书·公孙瓒传》:“﹝ 袁绍 ﹞矫刻金玉,以为印璽,每有所下,輒皁囊施检,文称詔书。” 宋 宋祁 《回知郡主客启》:“伏自执事嚮膺詔检,即领郡麾。” 宋 王珪 《谢宣诏入院[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诏令的格式。《宋史·王旦传》:“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詔格。 準 在密院,以事上闻。 旦 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踰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詔格。堂吏欣然呈 旦 , 旦 令送还密院。 準 大惭[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亦作“ 詔版 ”。犹诏书,诏令。《后汉书·窦武传》:“﹝ 曹节 ﹞召尚书官属,胁以白刃,使作詔板。” 宋 陈傅良 《右奉议郎新权发遣常州借紫薛公行状》:“庶或可行,不然,不敢奉詔版。” 清 [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皇帝颁发的考察官吏的条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条察州。” 唐 柳宗元 《代裴行立谢移镇表》:“唯当遵守詔条,贬弃奸慝,平匀徭赋,示以义方。” 明 [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征召的日期。《管子·立政》:“相高下,视肥墝,观地宜,明詔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明詔期’谓徵召之期。”[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