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斟酌决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造酒法﹞初下米五斗,米必令五六十遍淘之,第二酘七斗米。三酘八斗米。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 石声汉 注:“斟裁,斟酌断定。”[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古国名。 夏 之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寿光县 东北。《左传·哀公元年》:“昔 有过 浇 杀 斟灌 以伐 斟鄩 ,灭 夏后相 。” 孔颖达 疏:“二 斟 , 夏 同姓诸侯。”《史记·[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倾注。使液体从高处流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茶具》:“茶则有体之物,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考虑;忖度。《周礼·秋官·士师》“一曰邦汋”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汋读如‘酌酒尊中’之酌。国汋者,斟汋盗取国家密事,若今时刺探尚书事。”[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犹迟疑。 汉 冯衍 《显志赋》:“意斟忱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后汉书·冯衍传下》作“斟愖”。 李贤 注:“斟愖,犹迟疑也。”[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亦作“ 斟鄩 ”。1.古国名。 夏 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潍坊市 西南。《左传·襄公四年》:“﹝ 寒浞 ﹞使 浇 用师,灭 斟灌 及 斟寻氏 。” 杜预 注:“二国, 夏 同姓诸侯,[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1).考虑、吸取。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 周公 作《勺》。《勺》,言能斟勺先祖之道也。” 吴树平 校释引《白虎通·礼乐》:“ 周公 曰《酌》者,言 周公 辅 成王 能斟酌 文 [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斟酌调整。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评沉梅村古文》:“先要推勘作者之旨,折衷道要;次则裁量法度,斟剂规製,使人有律可循。”[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