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征兆。亦特指祥兆。 汉 刘向 《说苑·善说》:“陛下之身逾盛,天瑞并至,徵祥毕见。”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仰望云物之徵祥,俯定卦兆之休咎。”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1).谓人的神态、表情等反映其内心世界。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征》:“夫色见於貌,所谓徵神。” 刘昞 注:“貌色徐疾为神之徵验。”(2).谓通过观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鉴定人物。 南[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古代哲学概念。谓通过“心”的思维活动,对耳、目、鼻、口等感官得来的认识进行分类、辨别、取舍,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荀子·正名》:“心有徵知。徵知,则缘耳而知声可也,缘目而知形可也。” 章炳麟 [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指远行的车。盖,车盖,借指车。 唐 王维 《别弟缙后登青龙寺望蓝田山》诗:“心悲宦游子,何处飞征盖。” 唐 杜甫 《送卢侍御二十韵》:“眼冷看征盖,儿扶立钓磯。”[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征战略地。 郭沫若 《断断集·社会发展阶段之再认识》:“封建的发展是开始在很广袤的耕地上,由于 罗马 人的征略与那开始便和征略紧缔着的农业之推广,所准备下的耕地上。” 茅盾 《关于肖伯讷》:“[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 征用 zhēngyòng[expropriate;requisition] 国家为某种目的征集使用政府已经征用了近68000公顷的私有财产英文翻译1.take over fo[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祥瑞;吉兆。 晋 嵇含 《长生树赋》:“美我亲之仁孝,固徵瑞之必招。”《晋书·成公绥传》:“徵瑞表祥,灾变呈异。”[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