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基本解释◎ 螽斯 zhōngsī[long-horned grasshopper] 绿色或褐色昆虫,善跳跃,吃农作物。雄的前翅有发声器,颤动翅膀能发声详细解释(1).虫名。体长寸许,绿褐色。雄虫的前翅[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古代任舂米及酿酒等事务的女奴。《墨子·天志下》:“丈夫以为僕圉胥靡,妇人以为舂酋。”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三》:“《説文》:‘酋,绎酒也。从酉,水半见於上。《礼》有大酋,掌酒官也。’据此,[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舂捣谷物。古代女奴所服的一种苦役。《管子·小匡》:“士三出妻,逐於境外;女三嫁,入於舂穀。”参见“ 舂酋 ”。[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心神不宁、行止无定貌。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重以逋逃小丑,羊豕同群,身寓 江 皋,家留 河 朔,舂舂井井,如鬼如神,其不然乎?”[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原指隔宿捣米备粮。后也以“舂粮”作百里的代称。 宋 苏轼 《王郑州挽词》:“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阅读全文:]
摘要: 基本解释舂谷簸糠。《后汉书·祭祀志下》:“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穫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北史·崔亮传》:“ 亮 虽歷显任,其妻不免亲事舂簸。”[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