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光裕简历『近期黄光裕』
国网络,使得国美在通讯业务上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加强;12月,国美全面托管大中电器。
2008年3月,黄光裕的国美以三联商社第一大股东身份,控股三联商社。至2008年底,国美完成了以规模扩张为核心战略的历史使命。黄光裕本人也继2004、2005年之后,第三度成为胡润百富榜首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光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俊钦
曾王剑是什么人物?
在京打拼15年,赚了15亿,并在2003年成功登上《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27名,这就是靠家电营销起家,对资本运营也十分在行的国美掌门人黄光裕。
创业初始,黄光裕便敏锐觉察出北京家电市场的巨大潜力,决计做长久生意,并确定了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一举打破了过去百货店经营家电的垄断局面,使国美在北京迅速站稳了脚跟。1999年国美迈出了建立全国连锁网络的关键一步。然而这时黄光裕却把国美电
器总经理一职托付给妹夫张志铭,自己另外创办了总资产约50亿元的鹏润投资有限公司,退居幕后进行资本运作。
“互动、互助、互补”一直是黄光裕坚持的投资理念。国美利用商业经营的现金流,与房地产进行互补,曾获得不错的协同效应。而在房价居高不下的北京,黄光裕也欲“用做家电的模式做房地产”。鹏润家园不止一次打出价格牌。
2002年10月26日,黄光裕重掌国美帅印。随后,黄光裕对国美高层人事与组织架构进行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一年内国美变动之频繁,甚至引发了业内的深度质疑。
黄光裕出了名的低调寡言,2003年,身为鹏润投资总裁、国美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鹏润集团主席的黄光裕仅公开亮相两次。黄光裕的低调也给国美带来了“没有调子”的负面评价。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舆论关注率相当高的国美看不到实际运营所产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运营经验或理论产品的产出。缺少理论元素的包装造成了国美品牌的高度、理论深度不够。而家族集权下能否继续有效运作,更是对黄光裕的最大考验。
简历:黄光裕,17岁随其兄弟来到北京,用3万元的贷款开始了家用电器的经销。到今天,鹏润投资的国美电器连锁已占有国内家电分销市场的35%,2002年10月26日,黄光裕重新执掌国美。
主要经历:
1988年7月~199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一分院学习;
1987年1月~1997年7月,国美电器任总经理;
1997年7月~现在,鹏润投资公司任总裁。
在中国内陆谁最有钱
中国大陆首富黄光裕
北京鹏润投资公司总裁,国美电器创始人,大专,出生于广东汕头。16年前,年仅17岁的黄光裕与长其3岁的哥哥黄俊钦,一道带着4000元钱从家乡广东汕头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一年后因不满当地人“轻易承诺疏于兑现”,转战北京。半年后开始在北京珠市口经营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这就是国美电器连锁店的发端。
黄氏兄弟初到北京时物色下的珠市口的那家两层小店,本是一家国营服装厂的门市部,名叫“国美服装店”。兄弟俩很快发现服装不太好卖,于是卖起了电器。1987年1月1日,“国美电器店”的招牌在这家小店的门前挂了出来。
黄光裕说,当时他们看中了家用电器作为“大件”在人们消费生活中的发展潜力。用于投资珠市口店的十几万元钱来自“在内蒙古做贸易”和“在北京最初半年做生意”产生的利润积累。
上世纪80年代末,整个国家市场需求远大于供应,谁掌握了货源,转手就能赚钱。黄光裕敏锐地发现了扩展性最好的家电市场,同时也预见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市场最终必将转向买方市场的大趋势。因此,他们没有采取一般商家所采用的倒买倒卖抬高售价以图厚利的做法,而是确定了“坚持零售、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这一策略延续至今,成为国美立业之本。
黄光裕将国美电器在其手中的两个企业之间“倒卖”了一下,不但使其价值增加了近四十倍,而且还顺利的实现了国美电器的借壳上市。黄自身的财富指数也达到百亿,使诸多深谙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资深玩家瞠目结舌、赞叹不已。在之前国美表示“被迫放弃”IPO后,2004年6月,黄光裕通过控制二级市场股价、缩股及精确设定持股比例等方法,在成功绕过了香港交易所新的《上市规则》、公众持股比例不低于25%、商务部零售企业外资持股比例不得高于65%等重重政策关卡后,成功完成了以小博大的交易:使一个市值只有2亿多港币的上市公司掏了83亿港币收购了国美电器,为香港乃至整个中国的投资者导演了一处好戏。
黄光裕简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黄光裕简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