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因子
2022-10-13
凝血因子是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的统称。其中已按国际命名法,用罗马数字按发现的次序编号的凝固因子有12种(原13种,VI其实是活化后的第五因子而被取消):凝血因子I,II,III,IV,V,VII,VIII,IX,X,XI,XII,XIII,XIII。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激肽释放酶,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因子XIII以后被发现的凝血因子,经过多年验证,认为对于凝血功能,无决定性的影响,不再列入凝血因子的编号。因子 VI 事实上是活化的第五因子,已经取消因子VI的命名。除Ca 2与磷脂外,其余已知因子都是蛋白质,多具有酶的特性,在血液中处于无活性状态,以保持血液的液体性。只有被激活后才有凝血作用。通常于因子名称后加“a”,以示其为活化状态,如Ⅱ→Ⅱa。多数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且需维生素K参与。肝功能损伤或维生素K缺损均可能引起凝血因子缺乏,造成出血倾向。亦有因遗传性原因引起缺乏者。
图1 凝血的“瀑布样”反应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