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类杀鼠剂
2022-10-13
抗凝血类杀鼠剂又称慢性杀鼠剂(chronic rodenticide)、多剂量杀鼠剂,是指能抑制体内凝血酶原的合成和使毛细血管壁脆裂,导致内脏出血不凝、流血不止,鼠多次摄食在数天后累积中毒死亡的杀鼠剂。
抗凝血杀鼠剂有二大类,即羟基香豆素类和茚满二酮类,这两类都是通过抗凝血作用而发挥毒性反应,其毒性作用速度较慢,故称缓效杀鼠剂。即要经过相当一段潜伏期后,才逐渐出现抗凝血的临床表现,故易误诊。
常见的双香豆素类有:杀鼠灵、杀鼠醚、克鼠灵、氯灭鼠灵、溴鼠灵等。茚满二酮类有:敌鼠与敌鼠钠、鼠完、杀鼠酮、氯鼠酮。
抗凝血杀鼠剂的毒作用是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从而影响凝血酶原及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同时,其代谢产物亚苄基丙酮,可引起毛细血管损害,导致临床上出血症状。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