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百科  > 中医百科   > 

油炙法

2022-10-13   
油炙法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一定量的食用油脂共同加热处理的炮制方法。油炙法又称酥炙法。 油炙法所用的辅料包括植物油和动物脂(习称动物油)两类。常用的有麻油(芝麻油)、羊脂油。此外,菜油、酥油亦可采用。 1 油炙目的 1.增强疗效  如淫羊藿,用羊脂油炙后能增强温肾助阳作用。 2.利于粉碎,便于制剂和服用  如豹骨、三七、蛤蚧,经油炸或涂酥后,能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并可矫正其不良气味。 2 油炙的操作方法 油炙通常有三种操作方法,即油炒、油炸和油脂涂酥烘烤。 1.油炒  先将羊脂切碎,置锅内加热,炼油去渣,然后取药物与羊脂油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物表面呈油亮时取出,摊开晾凉。 2.油炸  取植物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沸腾时,倾入药物,用文火炸至一定程度,取出,沥去油,粉碎。 3.油脂涂酥烘烤  动物类药物切成块或锯成短节,放炉火上烤热,用酥油涂布,加热烘烤,待酥油渗入药内后,再涂再烤,反复操作,直至药物质地酥脆,晾凉,或粉碎。 3 注意事项 1.油炸药物因温度较高,一定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否则,易将药物炸焦,致使药效降低或者丧失药效。 2.油炒、油脂涂酥,均应控制好火力和温度,以免药物炒焦或烤焦,使有效成分被破坏而降低疗效;油脂涂酥药物时,需反复操作直至酥脆为度。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