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百科  > 中医百科   > 

炒炭

2022-10-13   
炭药是一类表面炭化而具有特殊作用的中药。炒炭是清炒法的一种。不加任何辅料的炒法称为清炒法。根据火候及程度的不同又分为炒黄、炒焦和炒炭。 炒炭是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或焦褐色,内部呈棕褐色或棕黄色。 炒炭要求存性。“炒炭存性”是指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章等类药材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如槐花、侧柏叶、荆芥之类。 1 炒炭的目的 经炒炭炮制后可使药物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作用。 药物炒炭后理化性质可产生明显变化。药物经炒炭后增强或产生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一直存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是中药中的钙离子,也有人认为是鞣质的含量变化所致。但止血中药的物质基础是多种成分组成,药物经制炭后,其所含成分一般均有较为复杂的变化,而且大多有具止血活性的新成分产生,因此,炭药的止血作用不能单独取决于某一类成分含量上的变化。 2 注意事项 1.操作时要适当掌握好火力,即达到“炒炭存性”的要求,质地坚实的药物宜用武火。质地疏松的花、花粉、叶、全草类药物可用中火,视具体药物灵活掌握。 2.在炒炭过程中,药物炒至一定程度时,因温度很高,易出现火星,特别是质地疏松的药物如蒲黄、荆芥等,须喷淋适量清水熄灭,以免引起燃烧。取出后必须摊开晾凉,经检查确无余热后再收贮,避免复燃。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