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
2022-10-13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为病名,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以早期乏力,易感冒,继则皮肤黏膜溃疡,高热不退,消瘦,出血,肺部感染、多脏器损害等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染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所谓“获得性”,是说该病不是由遗传因素决定而是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是指人体内抵抗感染和疾病的免疫机能发。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毁损CD4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感染初期可出现类感冒样或血清病样症状,然后进入较长的无症状感染期,继之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无症状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均具有传染性,患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宫颈黏液、唾液、眼泪、脑脊液、乳汁、羊水和尿液中可分离出HIV,但流行病学研究仅证明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乳汁也可使婴儿受感染。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围生期传播。静脉注射吸毒者,同性恋、性滥交或卖淫嫖娼者,血友病或经常接受输血、血制品患者,器官移植者,非法采供血者为高危人群。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手段,几无救治成功的病例。
艾滋病是继癌症后出现的又一致命性疾病,由于其传播性强,发病迅猛,死亡率高,而被称之为“超级癌症”、“世界瘟疫”。1981年在美国男同性恋中首次被发现以来,很快席卷全球。截至1991年5月1日,全球艾滋病数已累计达35万9千例,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流行病学家估计,到2000年,仅亚洲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将由1996年的35万例增加到200多万例。自世界上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后,医学界就着手进行研究,但迄今报道的文献中,尚未有理想的疗效。艾滋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愈,也无有效的生物疫苗可以预防,病死率极高。因此艾滋病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也被称为“超级癌症”和“世纪杀手”。我国已将艾滋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三大疾病之首。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