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
2022-10-13
疣(wart;verruca)为病名。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又名疣疮、瘊子刺瘊、扁瘊、千日疮、疣目、鼠乳、枯筋箭、坚头肉、痂疮、老鼠奶等。是指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因其皮损形态及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生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背,皮损中央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发于颈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疣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潜伏期为1~3个月,能自身接种扩散。常见者有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和尖锐湿疣等。寻常疣、扁平疣采用针灸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隋·《诸病源候论·疣目候》:“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
本病西医亦称疣。疣是常见的表皮赘生物,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病毒存在于棘层细胞中,可促使细胞增生,形成疣状损害。疣可分为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四型。以往认为这些病是慢性良性的,但近来发现此类病毒感染后,亦可导致皮肤癌等恶性肿瘤,因而引起人们的注意。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