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
钟的时间。
10月8日上午10时45分,卫星发动机准时点火,工作约17分钟后,正常关机。嫦娥二号速度进一步降低,卫星远月点高度由8631公里降至1830公里。第二次近月制动获得成功,卫星顺利进入周期为3.5小时的环月椭圆轨道。
嫦娥二号 - 飞行时间
本次发射使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嫦娥二号卫星送入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直接奔月轨道。卫星奔月飞行约需112小时,其间计划进行2-3次轨道修正,并开展X频段测控、紫外导航等试验和空间环境探测。
当卫星到达月球附近的特定位置时,将实施近月制动,进入近月点100公里的椭圆轨道。再经过两次轨道调整,进入100公里的极月圆轨道。之后,卫星将择机变轨,进入100公里×15公里椭圆轨道,拍摄后续任务着陆的虹湾预选着陆区图像,分辨率优于1.5米,并验证快速测定轨等相关技术。1-2天后,卫星返回100公里环月轨道,继续开展技术试验和科学探测。
嫦娥二号卫星将利用新研制的立体相机和改进的激光高度计进行月面地形地貌探测,获得分辨率优于10米的月表图像和更精细的月表高程数据;同时,利用改进的γ/X射线谱仪、微波辐射计、空间环境探测仪等,对月表元素和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空间环境进行探测。
嫦娥二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将验证直接奔月轨道发射、100公里近月制动、15公里变轨、高精度成像、X频段深空测控体制等关键技术,还将验证低密度奇偶校验编译码、紫外敏感器自主导航、高速数据传输、降落相机等新技术,为后续月面软着陆及深空探测任务奠定重要的技术基础;同时,在科学上将获得更加丰富和准确的探测数据,深化对月球的科学认知。
嫦娥二号 - 获得资料
正在“奔月”途中的“嫦娥二号”卫星2010年10月5日日早上发回第一轨数据。截至早上7时,首批科学数据接收完毕,容量在1.6G。继10月2日晚首台科学仪器顺利开机之后,正在“嫦娥二号”卫星4日晚又有两台科学仪器开机。至此,“嫦娥二号”卫星所搭载的γ射线谱仪、太阳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风离子探测器顺利开机,而“奔月”途中需要提前打开的仪器已经全部顺利开机。这些设备主要用于地月之间的空间探测。
2010年11月8日上午,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了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地区的局部影像图。首次公布的月球虹湾地区局部影像图是一张黑白照片。该影像成像时间为10月28日18时,是卫星距离月面大约18.7公里地方拍摄获取。
2012年2月6日,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发布了“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获得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
制作完成的7米分辨率全月球分幅影像图产品共746幅,总数据量约800GB。同时科研人员还制作完成50米分辨率标准分幅影像图产品和全月球数据镶嵌影像图产品。这是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国际上尚无其他国家获得和发布过优于7米分辨率、100%覆盖全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