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百科  > 综合   > 

走路上学

2022-01-05   

在创作初期,《走路上学》本来也可以有另一种走向,然而在听取了电影节副局长张宏森“中国人生活中的苦难已经够多,没钱上学,没钱看病……所以电影反而要更加阳光一些”的意见之后,彭臣最终采取的角度还是“阳光下的苦难”。彭臣说,这样做是想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更为博大的力量,苦难永远不会是生活的全部主题。 《走路上学》着力渲染的是一种在艰难生存环境下人们仍然保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贫苦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以往中国电影中很少能见到励志类型的影片,苦难总是容易使影片的风格偏向悲情与沉重,而《走路上学》却出人意料地清新自然,一如甘冽清泉。不见过分煽情的情节与镜头,不见过分说教的对白,不见呼天抢地的悲恸。一开始只以一个7岁孩童的视角,对姐弟俩生活化的细节徐徐展开,予人以唯美感人的触动。随着剧情的推进,观影者却处处感受得到弥漫全片的不动声色的悲伤。没有悲情、苦难的噱头,《走路上学》以平实而真实的故事、动人的情感及精美的画面打动观众,令人们透过镜头,洞见幕后两位导演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诚恳而不失惊喜的创作智慧。

  和影片的整体风格一脉相承的是,主演曹曦文恰好是以清新纯净的特点而著称。她的形象时尚清新,演技自然,气质清纯,自出道以来,塑造的一系列善良动人的荧屏形象给她带来了大批粉丝。有观众甚至表示,曹曦文身上具有中国女子温婉如水的纯美气质,演起戏来楚楚动人,比韩剧中一些以清纯著称的女主角更有内涵和魅力。

  《走路上学》-题材来源

  《走路上学》题材来自《南方周末》的一篇封面文章“飞索求学”。作者采写了家住云南怒江边上的孩子们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上学的真实故事。深圳的彭家煌和彭臣兄弟俩看过报道后深受震撼,“就像一声春雷把我深埋已久的电影梦激发出来了。”弟弟彭臣说。于是彭氏兄弟到怒江福贡县马吉乡实地考察后,决定将孩子们的故事拍成电影。事实上,这个故事之前也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过专题片。彭氏兄弟重新编写剧本,花费1000万元资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部电影的拍摄。

  《走路上学》-动人细节

  

  在怒江的对面,散落着几户人家。一直以来,云南福贡县马吉乡400名7到13岁的小学生每天都靠一根尼龙绳、一个自制的滑轮,从200米的钢索上滑过日夜奔腾的怒江,去对面的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

  其中瓦娃的爸爸外出打工,奶奶病在床上,妈妈要照顾一家老小和田里的农活,姐弟俩没有玩伴,陪伴他们的只有一条叫明明的狗。姐姐每天溜索过江上学,弟弟望眼欲穿等待姐姐归来。因为常有人掉落湍急江中,或溜索受伤,所以妈妈坚决不让瓦娃过江,买盐打酱油的事情,也都由姐姐承担。但调皮的弟弟暗中学习溜索,几次过江爬在墙外看其他小伙伴念书,玩游戏。

  影片虽然只有一位职业演员,即在电视剧《五星饭店》中有出色表现的曹曦文,她扮演一位深圳支教女教师,其余都是云南当地的业余演员,但他们质朴而灵动的表演,令影片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尤其是影片的男、女主角,由两个小演员丁嘉力和阿娜木龄演绎,丁嘉力扮演弟弟瓦娃,阿娜木龄扮演姐姐娜香,片中姐弟俩感人的故事来源于多处细节,令观众泪流不断。

  催泪之 1 : 所有的孩子们,不管冬夏,都穿塑料拖鞋。在1月的寒冷季节里,他们依然快活地玩游戏,深圳支教女教师看到这一幕,心痛如割,所有观众也被震惊。感人的一幕出现在深圳支教女教师将孩子们安排在泥墙上坐下,一个一个用尺子量他们的泥脚板的大小……姐姐娜香漂亮的红雨鞋,令弟弟瓦娃爱不释手,一双鞋子的归属问题,感染了很多观众,尤其是弟弟在姐姐过江之前,用衣袖给姐姐擦脚穿鞋的一幕,极为感人。

  

  催泪之 2 : 全剧最震撼一幕,彰显了首次执导电影的彭氏兄弟的艺术表现力。观众虽然可以猜得到姐姐肯定要出事,但电影没有表现母亲和老师在出事后的呼天抢地。湍急的怒江依然在流淌,只是母亲彻底呆傻了……随后配上的电影音乐,极富云南民族特色,一咏三叹,像在招魂,又像在送行,令全场观众泣不成声。

  催泪之 3 : 弟弟瓦娃,受姐姐事情的打击彻底变成了呆人。终于能过江上学了,却在不经意看到姐姐掉落在江里的红雨鞋被冲到了岩石上,他再一次发疯,玩命地冲向了那双红雨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催泪之 4 : 茅草屋的院廊上,弟弟瓦娃几个月没说一句话,用粉笔画下了一座漂亮的桥梁。桥梁上,姐姐领着弟弟欢快地走在上学的路上……

  催泪之 5 : 片尾,导演彭臣写下了一首歌曲,让成龙再次把观众唱哭:“孩子你要记住,我们其实一直和你同路,此岸彼岸,生命旅途,谁又不是在命运的长河里泅渡,哭一路笑一路走一路唱一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