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百科  > 综合   > 

卓越工程师计划

2022-01-05   

实施“卓越计划”,需要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携手合作。为支持计划的实施,工程院推荐了十多位院士,与教育部联合组建“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负责指导“卓越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各方面专家的智慧凝聚到“卓越计划”的具体实施之中,确保科学推进“卓越计划”。

  卓越工程师计划 - 住建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琦介绍了近年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高校土建类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经验。赵琦表示,住建部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卓越计划”给予支持:

  一是与教育部门、行业学协会、企业、高校共同构建土建类专业“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

  二是研究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为“卓越计划”培养提供依据。

  三是选择部分通过土建类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参加“卓越计划”的试点。

  四是鼓励建筑企业、勘察设计机构及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卓越计划”。

  卓越工程师计划 - 第一批入选

  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

  教高函[201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共同在有关高校中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现该计划已正式启动。

  在有关高校提出申请、专家组对其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论证的基础上,经审核,现批准清华大学等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上述61所高校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和本校方案,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好计划的实施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三日

  附件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

  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天津大学 燕山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东南大学 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科技学院 宁波工程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学院 福州大学 福建工程学院

  南昌大学 山东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理工大学 郑州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大学

  湖南工程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汕头大学

  东莞理工学院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 长安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卓越工程师计划 - 中欧合作平台

  

  “中欧工程教育平台”是我国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行动之一, 2010年9月4日至5日,由教育部和欧洲工程教育科研联盟联合主办的中欧工程教育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来自瑞典皇家工学院等欧洲工程教育领域的13所著名高等院校,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18所相关院校和波音中国公司总裁等部分企业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 林蕙青在致辞时首先向中外嘉宾简要介绍了中国政府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相关情况。她强调,此次研讨会的召开就是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重要行动之一。

  林蕙青指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并通过实施这一计划,促进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她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希望中欧共同面对挑战,携起手来,在联合培养工程人才、促进工程教育资源和成果共享、共同加强工程教育研究、加深科研领域的合作等方面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工程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中欧双方的工程教育质量。

  中欧研讨会是我国与欧洲在工程教育领域深化和拓展务实合作的新尝试,对中欧双方加深相互了解、推进双边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研讨会上共有20多位中外大学校长分别就全球化背景下的中欧工程教育、工程教育中的创新精神、大学在创新过程中所面临的内部机制挑战及产学研结合和实践教育等方面作了主题演讲和深入研讨。会上,中欧双方还签署了《中欧工程教育合作谅解备忘录》,为今后进一步在学生培养、教师培训、教材开发和科研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基础。

  (欧洲)“中欧工程教育平台”13所高校:

  瑞典皇家工学院、芬兰阿尔托大学、瑞士洛桑高工、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德国达姆斯达特理工大学、荷兰爱英特霍芬理工学院、比利时鲁汶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葡萄牙里斯本理工大学、法国格勒诺布尔理工学院、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西班牙埃塞得商学院

  (中国)“中欧工程教育平台”18所高校:

  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