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
“现在看来,这是大堤上的一个漏洞啊,”专业摄影师Harmel过了好长时间才弄明白iStockphoto是怎么一回事。在2000年,他为图片社提供100张专业照片就能赚到6.9万美元,但是去年,他的收入减少了1万美元,为维护这个收入所提供的照片数量却是原来的10倍。这又岂止是事倍功半?
Harmel并非唯一觉得受到威胁的摄影师,在图片社摄影师联盟的论坛上,艺术家们的抱怨之声不绝于耳。“在我看来,专业自由摄影师是不会有什么前途了”,Harmel无奈地说,他打算今后把工作重点放在命题作品上面。
众包:天使还是魔鬼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科技创新的讲师KarimLakhani一直很关注“创新中心”的发展,“‘创新中心’的力量源泉在于,‘解决者’们多元化的知识背景”,在追踪调查了由26家公司张贴出来的166个问题后,Lakhani得出这样的结论,“事实上我们发现,‘解决者’越是对某个领域不熟悉,越是容易出成果”。先锋社会学家MarkGranovetter把这样的现象称之为“松绑的力量”—最高效的网络,是那些联结了最广泛的信息、知识和经验的网络。
“解决者”们来自世界四面八方,背景也是五花八门,在车库里做实验的大有人在,还有的是在校学生,破解化学难题的高手里面也不乏律师。
上文提到的Melcarek原来所学的专业是微粒加速器,由于经济上的压力,他不得不放弃深造的机会成为一名工程师,每天从事设计加热孔、工业喷漆机器人等工作,“朝九晚五的日子让我感觉很不好”,他感到自己的科学知识和探索的欲望完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创新中心”,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他的得意之作之一,是为著名的日用品公司高露洁-棕榄公司提供了一个方案,用电子物理的方法解决了牙膏封装的难题。
“这个办法极其简单,”Melcarek说,为什么高露洁没有想到呢?“他们的研发人员可能都是和试管打交道的化学家,缺乏物理专业知识”。Melcarek没花什么力气就赢得了2.5万美元,同样的课题,如果由高露洁公司自己的研发人员来解决的话,花费可能将是这个数字的几倍——前提是如果他们能解决的话。
Melcarek对自己的业余成就和收入相当满意。但是,对Melcarek来说像天使降临一样的众包大潮,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就如同魔鬼一样可怕。
谁在拥抱众包革命
△亚马逊:网络零售巨头推出了提供众包服务的平台MechanicalTurk(Beta版),企业用户针对的是那些需要以数美分起价外包简单计算任务的公司,而个人用户将通过完成某项工作获得小额的报酬。
△OhMyNews:韩国著名的“群众媒体”现在已有70万读者,4.1万名记者。
△标致汽车:举办标致设计大赛,发动人们设计自己梦想中的汽车,2005年的获奖作品Moovie出自一名23岁的葡萄牙学生之手。
△宝马汽车:宝马在德国开设了客户创新实验室,为用户提供在线的工具帮助他们参与宝马汽车的设计。类似的做法还有奥迪在2001年~2004年间开设的虚拟实验室。
△乐高:这家深受人们喜爱的玩具公司一直鼓励和资助用户们参与公司的各项设计任务,从机器人操纵系统到积木套装产品。
△Marketocracy: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拥有6万名在线股票交易员,追踪最顶级的100只股票并提供投资策略参考,在过去的17个季度中,已有11个季度的指数优于标准普尔。
△宜家:通过举办“天才设计”大赛,吸引顾客参加多媒体家居方案的设计,得奖者将获得2500欧元的奖励,其作品将投入生产和市场。
△阿迪达斯:阿迪达斯的粉丝不仅加工了他们自己的跑鞋,而且还放到eBay上出售。
△欧莱雅:全球最大的化妆品帝国近期推出了一个活动,让用户参与欧莱雅的广告设计。类似的做法还被麦当劳、万事达卡等公司采用。
△不列颠泰特美术馆(TateBritain):这家美术馆拥有1500~2000年间丰富的美术作品,让参观者自己为展品写讲解说明,被选中的将制作成标签展出在美术巨作旁边。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