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竞争力排名
印度和印尼之前。可以看出,我国广东等经济大省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中等发达国家,当然,人均GDP仍较低,排位低于大部分G20国家,需要继续加快发展。上海市等直辖市的经济总量比较小,低于G20的所有国家,但人口相对较少,人均GDP较高,已经超过大多数中等发达国家,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出口总额来看,广东省、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等四个省份超过G20中的多个国家,排位分别为第10位、第15位、第18位和第19位,两年内基本保持不变,只是江苏省下降了1位,其中广东省出口总额排位高于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印度、澳大利亚、巴西、土耳其、印尼、南非、阿根廷等国家,仅次于韩国;江苏省排位高于巴西、土耳其、印尼、南非、阿根廷等国家,仅次于澳大利亚;而上海市和浙江省出口总额则排在土耳其后面,但高于印尼、南非和阿根廷;另外,山东省的出口总额也超过了阿根廷。其他5个省份的出口总额都低于G20国家。
从进口总额来看,排位靠前的是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和上海市,排位分别为第12位、第15位、第18位和第19位,与出口总额的格局比较类似,不同的是北京市出口总额排位较低,而进口总额则排在第15位,仅次于巴西,但高于土耳其、沙特阿拉伯、印尼、南非、阿根廷等国家。从进出口总额来看,广东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等三个省份可以超过多个G20国家,特别是广东省排在第10位,超过墨西哥、印度、澳大利亚、巴西、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尼、南非和阿根廷等9个国家,可以说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净出口来看,我国10个省份中除了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是贸易逆差以外,其他8个省份都有较大的贸易顺差,排位都非常靠前,特别是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山东省等5个省份,净出口额排在第4位到第8位之间,只是低于德国、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等三个国家,超过G20的其他大多数国家。贸易逆差最大的是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的北京市。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浙江省等4个经济大省的投资规模超过了G20中的好多国家,分别排在第14位、第15位、第16位和第19位,除山东省外,都比2007年上了1位。土耳其和印尼排位在广东之后,而阿根廷和沙特阿拉伯排位在浙江之后。另外,福建省、内蒙古自治区和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都超过了南非。
从最终消费支出来看,只有广东省能够进入前20,并且比2007年前进1位,排在第16位,高于阿根廷和南非,其他九个省份的最终消费支出不但排位靠后,规模也比G20国家小很多,差距非常明显。另外山东省和江苏省的政府消费支出超过了南非、阿根廷和印尼,广东省的居民消费支出超过了阿根廷、南非和沙特阿拉伯,山东省的居民消费支出超过了沙特阿拉伯。
争议
江苏广东换位引发轩然大波
根据最新出版的2010年《蓝皮书》全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显示,上海、北京和江苏三个省市的2008年竞争力在全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居前三甲;与2007年相比较,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吉林省(第15位),排位上升了四位;下降幅度最大的则是山西省(第17位),排位下降了四位。相关竞争力的评价期为2007年至2008年。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老三老四“换座位”———江苏省首次超过广东省,成为新鲜热辣的“探花”。
根据参与制定的人透露,此次排名体系综合考虑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影响因素,涵盖宏观经济、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财政金融、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政府作用、发展水平、统筹协调等多个领域,而不是仅把GDP作为主要衡量指标。
该报告显示,江苏首次超过广东位列全国前三,而辽宁排在上游区的第八位,比上一年度上升了一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吉林省,排位上升了四位。
专家看法
广东地图
排序方式被质疑 依然有专家质疑排位方法
“广东不要因此而气馁,”丁力坦言:“虽然我们也不能太看重GDP,但是作为一个地方的经济总量,GDP还是能说明很多问题。”根据最新统计,广东2009年GDP总值为39081.59亿元,江苏为34061.19亿元,两者差距为5000多亿元,“这几乎已经是一个中部城市的GDP总量了,”丁力指出,“与之同时,我们还可以看一个数据———当地的财政税收,这才是真金白银的东西。广东大概为8620亿元,江苏刚突破8000亿元。两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丁力指出,要看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还需要看老百姓的银行存款,他分析指出,前面3个数据,再加上广东与江苏差不多的人口比例,才能得出一个比较综合的人均情况。“最后,我们还要比两地的区域发展,”丁力指出,“江苏发展不平衡,广东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只不过,我们看到的是,江苏的强项,在于这里聚集了更多世界500强的公司,而广东则是劳动密集型结构更重。”
广东应该选择错位发展
即便只是相差0.1,广东在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被江苏赶上的事实已经不可改变,“江苏爬升快,是有一定理由的,”林江指出,“江苏在经济发展的方式上,选择了一个退可攻进可守的方式———一方面巩固内援型经济,一方面努力向外扩展,这样的竞争对手是很强大的。”
相比之下,林江认为广东作为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地区在遇到金融危机时采取扩大内销,形势更为困难一些。“广东的出路不在于与江苏硬碰硬,而是选择错位发展,”林江指出,来自江苏的挑战非同小可,广东不应只寄托于重大项目的发展上,“广东要选择新兴产业,例如创意、文化、节能等项目,重点发展中小企业。”
“这次的排名不是绝对的指标,但可以作为警钟提醒广东,”林江总结指出,“我们应该反思政策设置上需要改进的地方,加大发展物流、金融、外贸内贸对接等方面的政策软件,迎接后危机时代的新挑战。”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