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百科  > 综合   > 

中国崩溃论

2022-01-05   

划时,查诺斯都毫不意外地拒绝正面回答。事实上,查诺斯等人已经在暗中布局做空中国的计划。有媒体曾披露,由于中国政府禁止外国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市场,查诺斯等人计划从外围入手,做空与中国信贷、房地产泡沫相关的资源型公司。巴西、澳大利亚的一些资源型公司都在其做空之列。

  专家认为,除了利益驱动外,麦嘉华等人的言论,也源于少数西方人看待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时一贯持有的偏见。明金维提到,西方总是有人喜欢用放大镜观察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问题,一有风吹草动就大肆炒作,对自己的危机却总是视而不见。通过美国次贷危机和最近爆发的希腊债务危机可以发现,国际上的很多经济评论人士都过多地强调新兴经济体的问题,却忽视了对发达经济体自身问题的反省和监督。

  中国崩溃论 - 忽视了中国特色

  “中国经济崩溃论”是当前西方一些媒体学者的言论,并不代表西方政府的观点,也并不是西方主流看法。这些言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些学者媒体对中国特色的不了解,低估了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夸大了此次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冲击。  

  首先,中国虽然存在资产泡沫和楼市泡沫,但这不能因此得出中国楼市泡沫破灭就会造成中国经济破灭的结论。

  实际上,中国政府此次出重拳打击房地产业是早有准备的,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作过充分评估。在经济快速增长而不是低迷时主动挤掉房地产泡沫恰恰表明了中国政府掌控了挤泡沫的主动权和回旋空间。中国政府报告中把今年经济增长的目标确定为8%而不是11%或更高,就是预留下了足够的调整空间。   

  其次从金融业系统来看,地产业的整顿必然会带来银行业的调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金融业会带来系统性的危机。中国个人按揭贷款业务首付比例相对较高,一般在20%-30%,而且目前又将二套房首付提高至五成。所以与美国零首付相比,银行个人按揭贷款风险不大。此外,中国无论国企、民企都留有一些闲置资金,可以承受这一轮紧缩政策。  

  最后,中国现在处于发展上升通道。从2009年年报和2010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增长依然处于快车道当中,中国经济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走出低谷。因此,当前中国主要担心的不是经济低迷而是过度繁荣。

  虽然中国楼市房产在某些方面与日本80年代经济泡沫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的确应该警惕经济泡沫风险,但中国政策调控得当,不会经历日本式的迷失二十年厄运,因为今天的中国与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中国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巨大的向前追赶发达经济体的空间。

  中国崩溃论 - 未来发展

  西方唱“中国崩溃论”恰恰反映了面对日益崛起的中国,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中国的历史定位和国际角色认知的复杂化和多元化。

  这一方面源于中国崛起是首次以和平方式实现的,是在国内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存在一些问题的背景下崛起的,因而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崛起从不同角度会解读出不同的结论。

  中国崛起如同一头大象,国际社会是盲人摸象,往往都不能窥其全貌,抓住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或成就随意引申,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甚至自相矛盾的结论。

  另一方面,面对中国日益崛起,各国因为处在不同的角度、存在不同的利益关系,因而会做出不同的反应。有的期待,希望搭顺风车;有的嫉妒,心怀不满;有的感到威胁,力图防范甚至阻遏。甚至同一个国家、同一个利益集团在不同时期对中国的看法和心态都会发生变化。

  只要中国继续和平发展,只要中国与世界关系进一步密切,有关中国的各种论调就会继续存在,新的奇谈怪论就会不断涌现。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而言,既要正视这些论调,妥善应对,避免谬论、偏见以讹传讹,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外部环境,但也不要过于敏感,草木皆兵。每种论调虽反映了一部分人的认知,但未必是国际社会的主流,叫一叫可能就最终会销声匿迹。中国应学会在坦然面对各种论调中走自己的路。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