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百科  > 综合   > 

职粉

2022-01-05   

“不仅是我,我身边的许多高层‘职粉’,都接到过这样的邀请。”PINIK说。不过,她说,许多高层“职粉”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职粉”只是他们业余的兼职,“我自己是上海一家外资企业的会计。我们只是喜欢做组织、策划,又喜欢明星。但真正要加入娱乐圈,做明星的幕后推手,大家多少还有些顾虑”。

  经济

  庞大的“粉丝”人群自然也蕴涵着巨大的经济能量。2006年11月6日,全球首个以粉丝为主题的节庆正式创立推出,主办者明确宣称“粉丝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孕育粉丝健康文化,撬动一个潜力巨大的‘粉丝产业’,形成一种新兴的‘粉丝经济’。”

  “现在一般性的粉丝都需要交纳一定的年费,从10元到100元不等,如果另外组织活动的话,还要再收取活动费。”一位熟知粉丝团运作的人士透露说。

  据她推算,一个300人左右的“粉丝团”一年所产生的费用至少在五六万元左右,“这些费用的收支大都没有合法凭证,完全只能靠经手人自律,光是在采购环节上的灰色收入就非常可观。而且一旦高层换人或者组织解散,这些钱只能不了了之。”

  与此同时,职业粉丝也开始吃香。据一位职业粉丝的“管理者”介绍,他们与各类选秀节目的选手、主办方都有联系,只要客户出资,他们便可提供专业的粉丝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由职业粉丝举海报、高声呐喊,以及在网上发帖子等。一名网名叫“扎辫子”的杭州“职业粉丝”甚至为粉丝团制订了报酬标准:“喉咙嘶哑50元,泪流满面100元,如果选手晋级,再加奖金。”

  “职业粉丝”的出现甚至引起了专业经纪公司的不安:“现在很多粉丝在网上公开抨击我们,甚至还为艺人制定了一整套包装、宣传计划与我们交涉,颇有越俎代庖之嫌。”一位经纪公司的公关抱怨说。

  庞大的“粉丝”人群也引起了网络公司的注意。博客中国海分公司总经理王吉鹏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以粉丝为中心的专业性门户网站———粉丝网,主要做的就是满足粉丝的一切需求,让粉丝分享追明星的快乐。成立至今,最大的粉丝群是周杰伦的粉丝,有70多万注册用户。

  王吉鹏认为,“粉丝”正在成为造星的主宰力量之一,运用互联网则可以打造“粉丝经济”的财富链条。比如组织粉丝与明星的见面会,可以带动销售明星相关产品;网站通过提供图片、文章、视频、音频等增值服务,还可以增加盈利模式;甚至还可以通过与唱片公司、经纪公司合作,把粉丝包装成“明星粉丝”。

  王吉鹏向媒体透露说:“去年11月网站上线后,目前的流量已是当时的300至400倍;百事可乐、耐克等已在粉丝网上投放广告;无线业务正在筹备,第二笔融资也在洽谈。”

  另一个专业粉丝网站IGOGO8网为粉丝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务内容,包括制作专业的“粉丝身份证”。目前IGOGO8网正在积极地与经纪公司谈判,在身份证上增加一些附加的内容;粉丝装备的衍生产品,比如粉丝T-Shirt,在线把粉丝与偶像头像放在一起等等,这些将为网站带来一定的收益。

  “娱乐产业的金矿只露出了一小角,粉丝网将挖掘更深的领域。”王吉鹏说,“从粉丝的规模、消费力量及组织架构上看,当前的娱乐市场已进入以粉丝为主导的时代。”

  偶像的黄昏

  从表面上看,粉丝是作为明星的附庸而存在。然而在粉丝当道的时代,他们的崇拜者们却面临尴尬的境地。

  2007年,各种选秀活动依旧进行,希望一夜成名的人们仍然在惴惴不安地憧憬着明星之梦。然而那些昔日的偶像却并不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幸运。选秀节目“我型我秀”的人气之王师洋因不满公司对自己的安排,单方面提出解约,但是上腾娱乐一直没有答应师洋的解约要求,并且也不给他安排任何演出。这位红极一时的明星如今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也没有自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不见。

  这种情形是无法避免的。大众传媒不容许个人对任何偶像的持续膜拜,而是不断以新的偶像替代旧的偶像。因此它们在进行造星运动的同时,却不断进行着对这些偶像加以否定和毁灭。这个偶像替换游戏,瓦解了“粉丝”们的情感,却刺激了他们新的欲望。

  英国学者克里斯·罗杰克在《名流》中写道:“随着上帝远去和教堂的衰败,人们寻求救赎的圣典道具被迫坏了。名人和奇观填补了空虚,进而造就了娱乐崇拜,同时也导致了一种浅薄、浮华的商品文化的统治。因而,娱乐崇拜掩饰了文化瓦解。商品文化无法造就完整的文化,因为它在每件商品上都打上了转瞬即逝和完全不可替代的烙印。”

  对于一夜成名的偶像来说,即使你签了约,途中的变数也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相对庞大的娱乐工业,明星只是可以加以利用的螺丝钉,一个任由扭曲的符号,随时可以被取替和遗忘。而他们的“粉丝“,也只能在失望中等待着下一个偶像的降临。

  纵观2007年几大真人秀节目,“粉丝团”的组建更具规模、更专业化,他们拥有自己的标志、口号和会服,比好多成名多年的艺人更有排场。随着今年“加油!好男儿(blog)”和“快乐男声”渐近尾声,各家“粉丝”相继成了气候,形成了拥有金字塔般严谨组织的“粉丝”团体。在这个团体内部,“粉丝”也分起了等级,“有技术含量”的“职粉”和凝聚狂热“粉丝”个体的“粉头”出现了。告别了过去简单的“追星族”概念,“职粉”和“粉头”因选秀节目而生,却也从此改变了选秀节目的造星模式。

  明星态度

  偶尔看到明星聊天,才知道,真粉与职粉之间,有时候他们甚至喜欢职粉多一点。因为职业粉丝大多比较专业而又技术含量,他们理智客观又不乏热情,有些还会以自己的智慧为偶像搭桥铺路,他们像经纪公司一样为明星制定成体系的包装,宣传计划、为明星建网站、写文章甚至做慈善,在明星看来,这种职粉已经不是粉丝,他们简直就是鱼翅!

  那种劳工型的粉丝对明星来说也不错,他们除了会在各种活动中前去为偶像捧场之外,还要维护明星网站、贴吧的运作、组织活动为偶像做宣传、订做统一服装和各式宣传用品,事无巨细皆尽其力,用尽一切力量为偶像保驾护航,用自己的辛苦来换取明星的幸福。

  明星最怕的,便是彪悍型的真粉丝,他们狂热起来简直如同小宇宙爆发,要么死缠烂打非君不嫁要么就在网上惹是生非胡乱掐架,他们像群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作响乱飞乱撞,非但不会为明星的事业加瓦添砖,反而会捣蛋添乱,带来无数负面影响和人民群众的厌烦。因此,这也是为什么职粉会存在、发展、甚至更受明星欢迎的原因。

  相关词汇

  粉丝团:粉丝组建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化的团体称粉丝团,他们拥有自己的标志、口号和会服,拥有金字塔般严谨的组织。

  粉头:凝聚狂热“粉丝”个体的人以及“有技术含量”的“职粉”和“粉丝”的头目也被称为“粉头”。他们经验丰富、经济实力和组织能力强,通常受雇于某选手本人或亲友。他们安排各部门的工作,每天在帖吧里发帖、顶帖;组织‘粉丝’参与各项活动,如接机和见面会;经常向节目组的宣传公关汇报情况;跑服装加工厂定做会服、灯牌、宣传看板,还要组织会员街头拉票等。

  粉丝文化:在粉时代,粉丝已不仅仅是一种现象,随着社会的广为传播和日益盛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有着独特鲜明特色的粉文化,而绝非只是简单的追星和崇拜,正是具有了团队精神、率真、积极主动、甘于付出的奉献精神、忠诚、PK精神这种文化基础,粉丝现象才被社会大众接受并迅速蔓延。

  粉时代:娱乐业的一个全新时代,具体表现为:粉丝的力量无穷大,他们以自己的意志和情感造星,并以自己的方式推动娱乐个性化时代的来临。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