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百科  > 综合   > 

知本家

2022-01-05   

我们预言第二代知本家——创意阶层,将借助创意经济和Web2.0潮流,成为新一代成功人士。

  知本家1.0版和知本家2.0版具有显而易见的血缘联系:他们都靠知识创造财富,都通过劳动与资本一体化的方式创造财富;但这两代知本家又有显著的区别:创意阶层将从创造价值升级为创造意义,从靠资本创造财富转向零资本创造财富,从倚重显性知识转向倚重隐形知识,从成就精英转向成就草根,从追求权力变为崇尚魅力。Web2.0不能见网不见人,当创意兴起的时候,人来了。

  价值VS意义

  Florida在《创意阶层的兴起》一书中,对创意有一个很好的概括:创造有意义之新形式的能力。有意义与有价值,具有本质区别,是财富的两个不同层次。价值,说的是“有用——没用”意义上的财富;意义,说的是“快乐——痛苦”意义上的财富。

  乔布斯和盖茨,同一年出生,却代表着两代知本家不同的特征。《圣何塞信使报》就此的评价非常到位:“乔布斯的公司生产简单、优雅的东西,让每一个人喜欢,但是相对用的人少;盖茨公司创造的软件,几乎所有人都用,却不见得喜欢。”这就是创造意义与创造价值的不同。

  乔布斯属于创意阶层,他设计的东西,从APPLE机、MAC到IPOD、IPHONE,都能让人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反应。创意与创新的不同就在于,创意必须作用于情感,让人产生“喜爱”而不光是“有用”的感觉。

  许多人有钱而不快乐,是因为有钱只能买来“有用”,但不能买来“高兴”。创意阶层的使命,就是让社会达到有钱后(—般是以人均3000美元至5000美元收入为标准),能够进而获得快乐。为此,他们必须发现有用背后的意义,创造有钱之后的快乐。

  权力VS魅力

  创意阶层与第一代知本家影响人的方式不同。第一代知本家通过权力主宰人,创意阶层通过魅力吸引人。  在资本与知本之争中,知本家争夺的是由控制资本带来的权力,这种权力是一种硬实力,它属于高度的能量聚集,让人热血沸腾;创意阶层追求的,则是以酷价值为核心的魅力,这种魅力是一种软实力,它属于高度的能量耗散。

  对第一代知本家来说,没有了钱,就没有了权。创意阶层没有把钱置换成权力的兴趣,而是象《等我有了钱》讲的:“想买奔驰买奔驰,想买宝马买宝马,前面开一辆,后面拖一辆!”要的只是一个酷。

  精英VS草根

  

  第一代知本家多是精英,充满当主子的意识。而创意阶层多是草根,更加喜欢生活在“客”的语境中。  每一个“客”,就是创意阶层的一分子。无论博客、播客、闪客、维客、魅客、沃客、拼客,还是换客、秀客、测客、极客、掘客、淘客、粉客……,他们只能靠不断创意,吸引过路的网民。

  精英的方式,把知识作为资本,或折成股份、期权,或作为工具、手段,用于商务投入,十分刻意。而草根的方式,则常常是零资本运作,生产即生活,生产即消费,十分随意。那些引起轰动的创意产品,例如《一个馒头引起的血案》,首先是自娱自乐,作为生活、作为消费而存在,因为无所谓生产,所以资本为零。

  创意阶层,把生活作为创意过程,并创造有意义的生活。当生产提升到生活的水平,资本就降到了零的水平。

  软件VS湿件

  湿件(Wetware)一词,出自Rudy Rucker于1988年出版的同名科幻小说,后来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术语。

  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分为“软件”和“湿件”两种类型。“软件”也称“思想”(Ideas),是编码化的、储存在人脑之外(如书本、软件)的知识;“湿件”也称个人知识,如技能或默会知识,是储存于人脑之中、无法与拥有它的人分离的知识,包括创造力、创造热情、创造才能等等。社会资本(关系加信任)也应属于湿件。

  第一代知本家的知识,更多以显性知识方式存在;创意阶层的知识,则更主要存在于湿件状态。随着知识经济深化到创意经济阶段,这种知识重心转移将带来知识规则和制度重心的转移——从注重创新结果,转向注重创新过程;从过分“干硬”、物化、封闭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转向比较“湿”、比较开放的自由版权制度安排。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标签